细胞“暗物质”研究再获突破:“同根生”却因物种差异而在不同“岗位”上完成不同任务
从细菌到真核单细胞,从真核单细胞到复杂生命,在物种进化的时间长河里,生命体中每一个可能导致物种演变的功能“单位”都值得科学家探究。细胞中广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基因组来源相同的长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细胞内的“坐标”定位和功能都存在显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长非编码RNA物种差异“加工”机制决定功能多样化,为深入理解长非编码RNA的进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4月6日深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且随这卷长长的漫画来细细了解。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郭纯洁和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马旭凯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玲玲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杨力研究员、美国康涅狄格大学GordonCarmichael教授、北京大学汪阳明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参与了该项研究。该项工作同时得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李劲松研究员、景乃禾研究员,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和细胞分析技术平台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来自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和HHMI国际研究员的经费支持。